8月30日,上海司法行政“法治先锋”巡回宣讲首场市民专场报告会在上海图书馆举行。嘉定区司法局的宣讲人讲述了“十亿女士”——嘉定区人民调解中心的调解员吴蔚的故事。
这里的“十亿”,不是指她的身家,而是她15年如一日扎根调解一线,成功化解3600余件矛盾纠纷,调处案件金额累计高达12亿元。
平均每年调解240件,每月20件,年均办案金额8000万元,单案金额60万元,这一串数字背后,是吴蔚对调解工作的执着与坚守。
在众多调解案件中,分家析产类案件贡献的调解金额最大,调解难度也最高。吴蔚曾花费一个多月,成功调处了一件涉及21名当事人的房屋析产案件,创下调解中心涉案人数之最。
这一案件的当事人王阿姨幼年随军从上海去了湖北,父亲早年过世后,她就与上海的亲戚断了联系。后来,她从父亲遗物中找到一张嘉定老宅的宅基证和房契,女儿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,王阿姨也想回上海安度晚年,便拿着证件来到调解中心求助。她想翻新老宅居住,并给其他叔叔伯伯一些补偿,可亲戚们早已失散,不知如何寻找。
吴蔚调查后发现,王阿姨的祖父母去世时没有留下遗嘱,五个子女中仅有小叔叔在世,其余四人已经故去,但各有子女。按照民法典,小叔叔和这些孙辈子女都是继承人,必须找到所有人才能顺利析产。王阿姨听后犯了难,甚至想放弃。吴蔚一边安慰她,一边跑公安、进村委,顺藤摸瓜找齐了所有继承人,还绘制了“族谱”,厘清血缘关系和继承顺位。
找齐继承人后,吴蔚向其余20人致电说明情况、告知权利、了解意愿。一个多月后,21名继承人齐聚调解中心,调解结果很理想。其余20名继承人都表示尊重老人决定,放弃继承。调解结束后,一家人还拍了全家福。王阿姨也顺利迁入户口,翻新了老宅,实现了叶落归根的愿望。
吴蔚认为,调解员不仅要讲法,更要重情,让当事人握手言和、再见亦是亲朋好友,才是最高目标。带着这个目标,她处理了2400件分家析产类案件,调解成功率和协议履行率100%。
有一次,外冈镇的张先生和妻子来咨询老宅过户问题。吴蔚查看建房用地申请表后告知二人,张先生并非唯一继承人,叔叔也有继承权。张先生听后暴跳如雷,认为叔叔不劳而获,还直接摔门而去,转头冲到叔叔家,让叔叔签字放弃继承,一家人闹得不可开交。
正常情况下,调解不成可以终止,但吴蔚放心不下。她反复劝说张先生,还找到叔叔闲话家常。几番努力下,她发现矛盾症结在于张先生对叔叔言语不尊重,叔叔则因侄儿不尊敬而憋着一口气。找到症结后,吴蔚一边耐心劝解张先生,又找来其他亲属一起做工作。最终,侄儿向叔叔认错,叔叔也大方放弃继承。
吴蔚把群众的烦心事当成自己的忧心事,想方设法化解。但她自己也有烦恼,2017年她曾罹患恶性肿瘤,术后半个月就重回岗位。当被问到累不累时,她说:“我在家待不住,就是想要干活,停不下来。”
其实,吴蔚做调解是“半路出家”。年近40岁时,她重新备考择业,如愿成为一名调解员。2013年,她报读在职法律班,系统学习常用部门法,只为调解更专业。如今,吴蔚已成为调解中心负责人,还是许多年轻调解员的师傅。她将15年调解经验提炼为“五来工作法”:迎进来、坐下来、讲出来、聊起来、调下来。
今年5月正规的股票场外配资平台,吴蔚已经到了退休年龄,当调解中心询问去留意愿时,她还是选择了留下,因为对调解“放不下去、停不下来”。她说,如果身体允许,愿意一直干下去。
启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